余与肿疡、溃疡门治同。注:[1]凡腋气先用快刀剃去腋毛净,乃用好定粉水调搽患处,六七日后, 看腋下有一点黑者,必有孔如针大,或如簪尖,即气窍也。
[64]从京骨行足小指外侧,本节前陷中,通谷穴也。[5]其有一支者,不上会于颠,但从目下颊里环唇内。
<1>轻者先按证用手法治之 <2>再内服正骨紫金丹 <3>外用面麸和定痛散灸熨之 <4>或以海桐皮汤洗之,贴万灵膏即能获效。【注】[1]□者,下腿肚也,一名腓肠,俗名小腿肚。
总由肝虚、怒气血燥而成。【注】[1]雀目内障,患时暮暗朝明,多痒多涩,发作不常,或明或暗,夜中惟 能视直下之物,而不能视上,乃肝风邪火上冲于目,致成内障。
[10]从天冲下行耳后,入发际一寸,浮白穴也。每日洗面以【方歌】消风玉容绿豆面,菊花白附芷食盐,研加冰片代肥皂,【方歌】黄水疮如粟米形,起时作痒破时疼,外因风邪内湿热,【注】此证初如粟米,而痒兼痛,破流黄水,浸淫成片,随处可生。
注:[1]肾俞穴,主治下元诸虚,精冷无子,及耳聋,吐血,腰痛,女劳疸,大肠俞治腰脊疼,大小便难此可通,兼治泄泻痢疾病,先补后泻要分明。[6]如被坠堕打伤,震动盖顶骨缝,以致脑筋转拧疼痛,昏迷不省人事, 少时或明者,其人可治。